多彩校园生活

光影·大艺术家|快来围观“做花馍馍”的泰科年轻人 ——盘活非遗面塑老手艺

发布时间:2024-12-17    作者:    点击数:

捏尽人间百态

塑出浮世千味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农耕文明孕育了我们民族的勤劳,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民间传统技艺逐渐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面塑技艺便是其中之一。十月,艺术传媒学院社团服务部志愿者们再次踏上去井家洼村的旅途,在影像拍摄中感受乡村文明;在农事农耕中传承文化传统;在学校非遗面塑传承人的带领下学习面塑技艺。现在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非遗面塑偷偷藏不住

这种用面粉、颜料等材料塑造各种形象的手艺,曾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如今,很多年轻人都对其感到陌生。面塑,可以更好让后人了解和感受传统农业的魅力,而影像又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古老的面塑艺术与现代的世界……

非遗面塑乡村变形记

从书院工坊到乡村厨房,在泰山科技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非遗面塑传承人周天聪同学一声令下,“捏、搓、揉、压、切”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一会就捏出了有“福禄”象征意义的面塑轮廓,激发在场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同学们纷纷表示想要亲手尝试,体验面塑的乐趣。

老手艺需要被看见

指尖轻抚感受面塑的魅力。一块块普通的面团,在同学们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老手艺所蕴含的匠心和专注,能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感受生活的美好。

老手艺如何走出去

蒸笼中升腾的热气,弥漫着家的味道和温暖。当花馍新鲜出炉,那饱满的形状、绚丽的色彩,瞬间点燃整个活动气氛。艺术传媒学院致力用影像记录、文化活动、教育传承等多种方式,为老手艺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老手艺,那是岁月沉淀下的瑰宝,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暮光温柔,心怀敬意,社团服务部的志愿者们将蒸好的花馍送到村里老人们的手中,一句句问候,一声声祝福,老人们感受着泰科学子的浓浓的关怀。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四时八节,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此次面塑交流体验也展现了艺术传媒学院学生专业的学以致用。通过此次交流体验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投身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去。让我们携手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用光影记录美好时光!放慢脚步,去发现传统艺术的魅力,去传承那份历久弥新的文化之魂。

(供稿:艺术传媒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