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校园生活

走进博物馆,“剪”证非遗新生

发布时间:2025-03-24    作者:    点击数: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在传统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泰山科技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携手共进,步履不停。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活动,于博物馆内悄然启幕,带领同学们走出书本与课堂,一头扎进非遗世界,在纸与刀的碰撞间,镌刻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心,让古老的剪纸艺术在校园里焕发出新的活力。

故事点燃探索欲,开场开启非遗途

午后,日光仿若灵动的金纱,穿过博物馆的雕花窗棂,轻柔地倾洒在整个博物馆的角角落落。主持人稳步登上舞台,一段热忱的开场致辞,拉开了活动序幕。主持人分享道,曾有位同学因学习压力倍感迷茫,偶然接触非遗手工后,竟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方向,不仅缓解了压力,还在创作中激发了无限创造力。这故事如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同学们的好奇与期待,让大家对即将开启的非遗探索之旅充满向往。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非遗文化的神秘面纱。

讲解溯源文化史,故事承载岁月情

讲解环节,专业讲解员登场,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岁月的大门。借助图片、视频以及详实的案例,讲解员从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讲起。踏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彩绝艳的剪纸,尽显国韵芳华。讲解员提到,古老的剪纸艺术最初是民间妇女在农闲时的创作,用来装点生活、寄托祝福。有位阿嬷,从少女时期就跟随长辈学习剪纸,虽历经岁月变迁,家中多次搬迁,但阿嬷始终保留着那把陪伴其多年的剪刀和珍贵的剪纸样稿。阿嬷将剪纸的技艺传给了女儿,又传给了孙女,这小小的剪纸承载着家族的情感与文化记忆。从这样的民间故事,到如今非遗在时代浪潮中的传承与创新,同学们在短短时间内,对非遗文化有了系统且深入的认识,为后续的参观与实践筑牢了知识根基。现场同学们全神贯注,不时记录重点,沉浸在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之中。

博物览胜观瑰宝,非遗溢彩启新思

馆内,丰富多样的非遗展品琳琅满目,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讲解员结合展品,进行现场生动讲解,同学们近距离欣赏精美的非遗作品,触摸历史的痕迹,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魏文斌同学被一幅精美的刺绣作品吸引,那细腻的针法、栩栩如生的图案,让其忍不住凑近观察。讲解员介绍,这幅刺绣作品是一位绣娘耗费数月时间完成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着绣娘对刺绣艺术的热爱。李旭超同学惊叹于绣工的细腻,不禁感叹传统技艺的魅力。而另一边,刘佳同学则对一件传统木雕爱不释手,木雕上繁复精美的花纹,展现着工匠精湛的技艺。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参观,对非遗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书院学艺纸为墨,巧手创作艺生花

参观完毕,同学转站回至东岳书院。专业剪纸老师早已等候多时,现场教学剪纸技艺。从剪纸工具的认识,到基本剪纸技巧,再到复杂图案的设计与剪裁,老师讲解细致入微,示范动作行云流水。同学们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亲自动手实践,体验剪纸创作的乐趣。迟光赟同学一开始总是剪不好形状,看上去有些烦躁,旁边的同学主动帮助,一起分析问题,询问老师,调整方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田奇逐渐掌握了技巧,成功剪出了独属于其内心最绚丽的剪纸。一时间,书院内剪刀声沙沙作响,纸屑纷飞。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将之前学到的非遗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创作出一幅幅独具匠心的剪纸作品。有的作品以传统吉祥图案为主题,寓意美好;有的作品则融入现代元素,展现出创新精神。

合影定格欢乐刻,传承凝聚非遗情

活动渐近尾声,主持人组织合影留念。镜头前,大家手捧剪纸作品,笑容灿烂。这些作品不仅是活动成果,更是探索非遗文化的见证。创作时,有人为剪出复杂线条反复尝试,有人为配色苦思冥想。遇难题时,彼此交流、相互帮助,友谊的桥梁悄然搭建,同学情谊愈发深厚。快门声响起,定格的不只是这一刻的欢乐,更是对非遗文化热爱的瞬间。

活动虽已落幕,非遗文化的种子却在心间种下。大家热切交流,满是对活动的喜爱与不舍,纷纷盼着学院以后多办这类活动。大家深知非遗是民族瑰宝,凝聚着先辈智慧与情感,探索非遗就是对话历史。都渴望成为传承者,让古老非遗在新时代大放异彩,吸引更多人了解、热爱并投身非遗传承。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  撰稿:张鑫 肖丽娟  摄影:路昊霖 肖丽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