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校园生活

“夏日狂欢曲,多巴胺充电站”--大数据学院“青春不被定义”音乐节第七期热力开唱

发布时间:2025-05-20    作者:    点击数:

5月16日晚,育英书院拾级空间在夏日的微风中化身巨型“多巴胺能量舱”,大数据学院“青春不被定义”音乐节第七期以“多巴胺充电站”为主题燃情启幕。舞台上灯光如调色盘般流转,绿色的清爽、紫色的神秘、红色的炽热、金色的温暖依次晕染,与师生们的欢呼声共同编织出一场专属于青春的感官盛宴。

活动在主持人张浩激情的开场中迸发活力:“当代码遇见音符,当夏日撞上多巴胺,今晚的每一个节拍,都是为青春充电的密钥!”他以“色彩疗愈”为引,点出本场音乐节的独特设计——用绿色的清甜、紫色的神秘、红色的炽热、金色的温暖,为师生定制多维度的情绪快充体验,让音乐成为繁忙学习生活中的“多巴胺补给站”。随着第一束绿色光束洒落舞台,一场关于青春、热爱与治愈的音乐之旅正式启航。

【清爽绿色多巴胺】旋律是青春的最佳注脚

演出环节亮点纷呈。苗庆立与冯继威的《有点甜》率先注入清甜多巴胺,轻快对唱如夏日气泡水,瞬间激活全场笑意。

于艺、吴彦硕的《特别的人》以温柔和声传递遇见的小确幸,音符里流淌着缘分的甜蜜因子。

吴婧奕的《走在冷风中》用热忱旋律打破“寒冷”结界,让温暖多巴胺在共鸣中扩散。

李嘉昌的《我们俩》一开口,便如同一把钥匙拧开记忆的潘多拉魔盒,熟悉的旋律成为情感联结的催化剂。

艺术团团长赵炳辉的《有些》则以成熟声线解锁“释然模式”,用音乐完成青春心事的多巴胺疗愈。

五首歌串联起从清甜到释然的情绪光谱,每个音符都精准击中快乐神经——这不仅是听觉盛宴,更是一场用旋律给青春闪充的清爽绿色多巴胺派对,让在场每个人都带着满格能量而归。

【神秘紫色多巴胺】用热爱抢答旋律密码

中场“听歌识曲大挑战”如同一把钥匙,瞬间开启了这场音乐狂欢的神秘盲盒!随着经典歌曲片段响起,秒变“旋律解码现场”——师生们化身“音乐侦探”,或闭眼捕捉前奏细节,或激动抢答歌名,甚至自发组成“听音小队”默契配合。

从《七里香》的青涩民谣到《奢香夫人》的动感节拍,每一段旋律都成为点燃热情的火种,光影下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与掌声,将现场渲染成多巴胺爆棚的欢乐海洋。

这场充满悬念与惊喜的音乐互动,不仅是音乐素养的趣味比拼,更串联起师生间的默契共鸣。有人因抢答成功与同伴击掌欢呼,有人因“失之交臂”开怀大笑,在旋律密码的破解中,青春的活力与集体的凝聚力交织成最动人的音符,让神秘的紫色多巴胺在互动中无限蔓延!

【热烈红色多巴胺】鼓点震颤中的传统新声

当胡明磊踏上舞台,传统鼓在聚光灯下泛着古朴光泽。鼓槌落下的瞬间,《中国龙》的节奏如惊雷滚过云层——第一记重鼓似巨龙踏浪而来,鼓点由缓至急,仿佛巨龙摆尾间掀起漫天风云。他的指尖在鼓面跳跃,时而如密雨打荷般轻快,时而似万马奔腾般激昂,每一次敲击都震颤着观众的心脏,让空气里弥漫着灼热的力量感。

【浪漫金色多巴胺】:合唱谢幕中的热爱宣言

活动尾声,全体师生共同合唱《别怕变老》,用歌声表达对爱的坚守与对未来的期许。旋律响起时,金色光束如暖阳倾泻而下,大家高举手机闪光灯和荧光棒汇成星河,舞台上下同声高唱“hands for love”。

老师们与学生自然的随着节奏摇晃,不同年龄的心跳在鼓点中共振。当“Love can fight everything”的呼喊撞向穹顶,金色多巴胺浪潮里,青春用热爱写下永不褪色的誓言——岁月会变迁,但此刻的热忱,永远滚烫。

青春不被定义,热爱未完待续

随着“青春不被定义”的灯牌缓缓熄灭,育英书院103的空气里仍浮动着未散的音浪。正如主持人所言:“多巴胺会暂时退潮,但热爱的充电站永远开放。”大数据学院“青春不被定义”系列活动将继续以音乐为充电桩,为每个灵魂提供情绪快充服务。下一期,让我们继续在旋律中解锁青春的新副本,让热爱的故事,永远未完待续。

(供稿:大数据学院  撰稿:张浩  摄影:司子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