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瓷韵新生”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员们在两位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于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花田北张村“老葛戏台”开展收尾工作,同步推进文化创新实践,以青花元素为纽带,完成戏台修复与乡土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


晨光筑台:戏台修复进入收官阶段
实践团以“修复—创新—传承”为主线,在老葛戏台及周边公共空间系统植入青花元素,推动传统陶瓷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在乡村振兴场景中有机融合。清晨,队员分组协作,按照设计方案对前期准备的青花瓷碎片进行精准装贴。历经数日施工,戏台修复工作于当日上午完成收官:青蓝釉色与戏台原有鹅卵石形成视觉呼应,传统缠枝莲纹与戏台建筑肌理相得益彰,使“老葛戏台”升级为集文化展示、村民活动于一体的复合型乡村文化节点,为激活乡村文化基因提供了物质载体,乡村振兴的密码正随釉色缓缓晕开。



午后创艺:磨盘之上巧书北张新篇
午后,实践团延伸实践成果,投入到新的任务中。队员以村内闲置磨盘为载体,设计“花田北张”主题装饰方案。实践团队员李欣桐(敢当书院/远景学院)负责字体轮廓绘制,其他队员分工完成青花瓷片拼贴作业,将地域名称与青花元素结合,使废弃磨盘转化为兼具标识功能与艺术价值的公共装置,进一步丰富了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


暮色传艺:青花纹里开启启蒙课堂
傍晚,实践团队员程好(海右书院/远景学院)和李欣桐(敢当书院/远景学院)在村委会会议室开设“釉色生辉,手绘传情”公益课堂,向村中的孩子们传授青花瓷的相关知识。


课堂通过历史讲解、工艺演示、实践操作三个环节,系统介绍青花瓷的发展脉络、釉料特性及绘制技巧,并指导孩子们完成简易青花瓷瓶手绘与瓷片拼贴创作,推动传统艺术在乡村青少年群体中传承。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在实践中逐渐理解了青花元素的含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尾声,实践团队员李嘉鹏将自己精心拼成的“不易”二字送给王培勇书记,既体现实践团队对乡村建设艰辛的体悟,也表达对村两委支持实践活动的感谢。王书记接过这份特殊的礼物,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对“瓷韵新生”实践团为村庄带来的新活力和新气象表示感谢。


当日系列实践活动,不仅完成了古戏台修复的物质成果落地,还通过课程教学活动深化了实践价值,将青花文化底蕴传递给了村中的孩子们,实现了物质改善、文化传承、情感联结的多重效益。实践团队员们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实践,让传统文化在乡村的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他们,正以青春匠心为乡村振兴注入的永恒韵律!
(来源:远景学院“瓷韵新生”乡村实践团 撰稿:范晓雨 摄影:范晓雨 范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