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21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并于2023年通过了德国ASIIN工程教育认证。师资力量雄厚,截至目前,本专业教师团队规模达41人,副高及以上职称者占比21.95%。团队教师多次获得“山东省教学名师”等荣誉,并主持省级/国家级教科研项目多项。本专业注重实践,实践软硬件资源丰富,相关资金投入近1100万元,并先后与28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本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计算机领域软硬件开发、网站设计与管理等工作的通专业、善管理的复合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在“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环境下,在智能工程学院开设的新工科专业。
该专业深度融合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等新兴技术,主要研究现代智能制造、智能装备设计、智能制造系统规划及运营管理等方向,培养具有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等交叉学科知识,能在智能制造领域从事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通专业、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对接智能化工厂复杂系统的需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校与鲁普耐特集团共建"智能制造工程师班",与上海清芸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人形机器人实习实训特色班”,企业导师来校与学生授课互动,形成"产教融合-人才共育"生态闭环。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于创新创业方面,先进制造知识走进书院、融入工坊,在瞻岩书院建成校级“3D打印工坊”1个,成立校级“先进成图”协会1个,通过多元化实践项目,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潜移默化中强化了价值引领。
3.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能在各类设计研究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程咨询公司、监理公司从事设计、施工、开发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信息产业知识背景,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专业、善管理的复合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截至目前依托该专业建设有教学团队1支、一流本科课程7门,立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三性实验项目20余项。2024年,教师指导该专业学生参加A、B类学科竞赛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31项。
4.人工智能专业秉持“四位一体双院制”的创新培养模式,旨在培育精通人工智能领域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的专业人才。作为电子信息类中的新兴前沿专业,本专业聚焦于自然科学与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深度研习,让学生深入掌握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核心原理,尤其注重在自然语言处理及图像识别的工程开发与实际应用领域培养学生能力,全力提升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综合实践、精准分析测试以及解决复杂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致力于打造学生在“人工智能+X”多元应用场景中的强大工程实践本领,以满足不同行业的智能化需求。此外,“四位一体双院制”的创新培养模式使学生不仅具备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能力,还能掌握工商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拥有出色的管理、交流与合作能力,未来可在人工智能相关行业与领域从事设计、应用、运维、优化及管理等关键工作,成为通专业、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5.市场营销专业是适应信息产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信息产业知识背景的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领导者,属于21世纪新型热门专业。
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当下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国际视野和领导潜力、良好的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与咨询、广告策划、销售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6.在“四位一体双院制”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我校法学专业在完成教育部规定的国标课程的前提下,有机地将完满教育、通识教育、商科教育、专业教育融为一体,实现了商商与法商相融合,完满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培养既具有法律素养又有高情商,坚韧的意志品质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7.作为艺术传媒学院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核心支撑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艺术+技术+管理"多学科交叉为特色,构建国内领先的"数字创意全链路"培养体系。本专业依托影视摄影与摄像实验室、数字动捕实验室等七大现代化实验平台,联合引力传媒等行业头部企业,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精英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覆盖影视特效、虚拟现实、互动媒体等前沿领域,由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团队领航(60%教师具有海外顶尖院校背景),通过IF设计奖、蓝桥杯等国际赛事实战锤炼学生创新能力。学生不仅掌握三维建模、影视工业化制作等硬核技能,更具备数字项目管理与跨媒介叙事能力,近年来已向国内头部企业输送大批兼具艺术审美与科技素养的复合型创意人才,成为数字内容产业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