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资讯速递

【三下乡】从餐桌到土地,构建泰山豆腐制作全生态|“东岳豆赋乡”乡村振兴实践团第五站

发布时间:2025-07-03    作者:    点击数:

搭建起的泰山豆腐“影视基地”广受欢迎,做豆腐的工具已经完备,最重要的材料大豆秧苗也迎来了打理。7月3日,泰山科技学院“东岳豆赋乡”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大豆基地开展“豆苗守护计划”。从泰山豆腐的原材料出发,深化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让青年学子切身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以辛勤劳作贯通高校与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清晨,实践团抵达基地,浓渔翁农场场长赵平超热情接待了成员们。大家兴致勃勃地跟随赵场长,踏着蜿蜒田埂步入绿意葱茏的大豆田。夏日阳光洒在田间,青翠的豆苗生机勃勃,尽显盎然生机。田边,实践团指导教师路澳征与赵场长围绕大豆种植技术要点、常见虫害防治及野兔等动物侵扰问题展开深入交流。路老师明确阐述此行目标:通过实践团的亲身劳作,探索劳动教育赋能农业的新路径。双方很快敲定了详细可行的实践流程。

成员们戴上草帽,俯身迈入田间,开始细致地清除杂草。他们轻柔拨开豆苗根部枝叶,仔细辨识并拔除争夺养分的杂草。“野兔!”高铭泽(育英书院/大数据学院)突然低呼,话音未落,他已敏捷地从豆丛中活捉一只活蹦乱跳的灰毛野兔。这意外的“田外来客”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赵场长笑着解释,基地依山而建,脆嫩的豆苗常引来山里的“访客”,田间深处或许还有其它的动物出没。路老师当即抓住现场教学机会,讲解野兔啃食豆苗的严重危害,进一步增强了队员们的防护意识。

清除杂草后,成员们迅速投入到检查加固栅栏的工作中。在路老师的指挥下,大家沿着田埂认真巡查,仔细测试每一根支撑石柱的牢固度,弯腰查看网眼是否有可供小动物钻入的缝隙或破洞。烈日下,汗水浸透了衣裳,但成员们始终一丝不苟,全力守护着豆苗的安全防线。

短暂休整后,实践进入科学观察阶段——数据采集。许业昊(育英书院/智能工程学院)和高铭泽(育英书院/智能工程学院)手持量尺,小心翼翼地穿梭在豆垄间,采用五点取样法选取豆苗样本后,轻轻捋顺叶片,精确测量并记录植株高度。仔细的观察带来了惊喜的发现:“快看这株!开了淡紫色的花苞!”“这几株也结出了小豆荚!”田间洋溢着探索的乐趣,书本上的大豆生长知识瞬间变得触手可及。

实践的最后一项任务是虫害情况复查。成员们再次俯身田间,锐利的目光仔细扫过一片片翠绿的豆叶,手指熟练地翻动叶片两面进行搜寻。“这几株被虫咬了!”许业昊指着一片叶子边缘不规则的缺口,迅速记录下来。这些一线的观察发现,为评估当前豆田健康状况提供了珍贵资料。

夕阳西下,当天的“豆苗守护计划”圆满结束。从俯身除草到细心固篱,从专注测量到欣喜发现新生的花荚与嫩豆,实践团的每一步探索都伴随着汗水,严谨的记录源于专注的观察。这次深入田间的实践,让青年学子真切体悟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他们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着乡村振兴的希望之田,也为“东岳豆赋乡”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后续推进积累了扎实基础。本次“豆苗守护计划”旨在为泰山豆腐的原材料保驾护航,通过测量大豆植株生长数据、对比生长趋势,及时判断是否需要施肥等干预措施,从源头上打造优质的泰山豆腐原材料。

田间留言板:

在大豆地里弯腰拔草的时候,那滋味真不好受,我的皮肤比较敏感,一碰到野草就发红发痒,搞得我忍不住一直抓。检查豆苗时,蹲在田里,发现几片被虫咬过的豆苗,心里想着要打药治虫了。那天弯腰太久,起身的时候衣服都湿了结束了之后,看着成片的豆苗,摸着后背汗湿的衣服,心里却挺凉爽顺畅。

——刘忠徽(育英书院/建筑工程学院)

时间来到了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第五天下午,烈日当空,带上草帽、搭上毛巾、扛起锄头,踏上前往大豆基地的路程。起初我还不认识哪个是大豆,更别说除草了,在老师以及基地负责人的讲解下,分清了大豆和杂草。就在下地除草的时候,不经意间掀起一棵大豆观察长势,发现下面藏着一只野兔,我手疾眼快便逮住了它。

——许业昊(育英书院/建筑工程学院)

(供稿:东岳书院  撰稿:刘忠徽  摄影:黑子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