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资讯速递

【三下乡】石韵探源沙岭行|唤醒泰山脚下的“敢当”密码

发布时间:2025-06-30    作者:    点击数:

细雨初霁,青春脚步踏访村庄。6月30日,泰山科技学院“敢当石韵·文化探源”社会实践服务队21名师生深入泰安市沙岭村,开展了一场融合文化调研与暖心服务的走访。团队踏户访民16家,悉心聆听村民口述的石敢当文化记忆,躬身实践传递青春关怀,为宁静的村落注入蓬勃朝气,悄然架设起沟通的桥梁。

穿越古今探寻“接地气”的石敢当记忆

绵绵细雨中,志愿者们分组走街串巷、入户访谈,围绕石敢当文化展开深入交流。一句句亲切的问候,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石敢当文化那可是我们村里的宝贝!”在村中生活了30多年的宋阿姨满脸自豪地向志愿者讲述。“叔叔,您有没有听说过石敢当?”屋檐下,住了二十多年的李大叔抹去板凳上的水珠,回答起杜翔鹏(汶阳书院/大数据学院)的提问:“知道啊!以前盖新房,门口爱立块刻字的石头,老辈人说是辟邪保平安的‘石敢当’。”面对80多岁的吴奶奶,志愿者们耐心询问她对文化传播的建议。“可以在电视上多反映反映。”吴奶奶思考后认真回答,“我平时主要就看看电视。”志愿者们认真记录下这份朴实的心愿。在采访的途中志愿者们遇到了一位特别的人,大家采访时了解到陈广辉是众多挑山工后代中的一员,在挑山工精神的浸润下成长,时代变迁,挑山工需求减少,沙岭村开始寻求转型发展旅游业和养殖赤鳞鱼。陈广辉积极投身其中,他带动大家养赤鳞鱼,开渔场,他努力让家乡旧貌换新颜,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挑山工精神融入到新的发展浪潮中。志愿者们问道:“你的子女是否了解石敢当文化?”陈广辉爷爷说:“我们儿女现在在村里开展了渔场继续养赤鳞鱼,把这个传承下去。”志愿者们听着陈广辉爷爷的话忍不住称赞“他在这片充满挑山工精神的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奋斗印记”。泥泞的小路沾湿了裤脚,但村民们眼中闪烁的认同与分享的热情,让队员们心中暖意融融。走访同时,队员们向村民发放了精心制作的传单,详细介绍次日将在集市上举行的乡村音乐会。“大家明天一定要来参加活动啊,有好玩的,还有小礼品!”五汶书院/艺术传媒学院学院的杜涟漪热情邀约,得到村民们的积极回应。

躬身服务,传递“暖语融心”温情

走访途中,志愿者们注意到独居的80多岁王奶奶家街道旁落叶堆积,敢当书院/大数据学院的贾尚龙见状,立即拿起扫帚清扫,同行的秦奕涵则贴心为王奶奶撑起雨伞。片刻间,街道恢复整洁。面对王奶奶进屋喝茶的盛情邀请,志愿者们婉言谢绝,小心护送老人回屋。“孩子们,谢谢你们啊!”王奶奶感动地紧握志愿者的手。突然的降雨也让一位正在收摊的奶奶措手不及。五汶书院/行政管理学院的匡华欣见状,立刻快步上前,冒着雨帮助奶奶迅速收拾摊位上的物品,搬运遮挡,避免了商品被淋湿。看着志愿者们淋湿的肩膀和利落的动作,奶奶连连道谢:“多亏了你们这些好孩子”。扫帚划过落叶的沙沙声,雨伞下轻声的叮咛,摊位前忙碌的身影,还有那一声声朴实的“谢谢”,成为了沙岭村雨中最动人的旋律。裤脚沾满的泥点,肩头微湿的衣衫,此刻都化作了青春奉献最鲜活的印记。

团队凝情见证“会心一笑”的情谊升温

晚饭后,露台上的“你画我猜”成了心与心的催化剂。画作在传递中奇妙“变形”,引发阵阵爆笑与恍然大悟的惊叹。就在这开怀瞬间,无形的距离悄然消融。每一次会心的笑、默契的击掌,都拉近了肩膀的距离,加深了眼神的理解。分享游戏趣事时,大家自然地聊起白天:王奶奶紧握的手、村民讲述石敢当时眼中的光。共同的回忆在笑声中流淌,滋养着团队的认同。这段露台时光,以游戏为媒,让情谊悄然升温,成为三下乡旅程中独特而珍贵的共同记忆。

此次沙岭探源之行,16户村民的倾情讲述,承载着石敢当文化千年的厚重与乡愁,泥泞小路上的躬身服务,映照着敢当青年的担当与赤诚。这场细雨中的双向奔赴,不仅是为古老石敢当文化注入青春解读的创新探索,更是敢当青年以脚步丈量文化根脉、以青春传递时代温度。未来,敢当书院将持续深耕石文化研究与转化,以“石敢当”这一独特的文化基因为支点,探索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路径,将传统文化,转化为驱动乡村发展的可持续动能。让沉默的石头诉说时代新语,在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中,共同书写青春与乡土的共鸣。

石韵新声

真是没想到还有大学生专门跑来打听石敢当,跟你们年轻人聊聊天,也高兴!听你们说话有学问,看你们做事有精神,咱这村子都跟着年轻热闹了。这老辈人的东西,就怕断了根。你们来问,来记,还要搞活动演给大家看,很有意义,也让村里看到了年轻的力量!

——沙岭村村民 陈广辉

“真没想到能碰到大学生在村里做这么有意义的事,他们不是在走马观花,而是真正蹲下来听老人讲,这种对文化的尊重和对老人的关怀,特别打动人。特意让孩子们多看看,感受一下,这就是书本上说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沙岭村游客 田甜

以前总觉得扫街是件小事,现在才明白,每一片落叶的清理,都藏着对环境的尊重;每一次弯腰,都是对责任的践行。看着重新干净整洁的街道,成就感比打赢任何游戏都强烈。原来,志愿服务不是打卡拍照的形式,而是用双手为他人创造美好,用行动让世界多一点温暖——哪怕只是扫干净一条街道,也能收获满满的幸福与成长。

——敢当书院/大数据学院 贾尚龙

在进行走访时我发现传承不是照本宣科的背诵,而是要让古老文化穿上“潮流外衣”,在年轻血液里焕发新生。这场采访,既是我们向村民取经的旅程,更是传统文化与当代思维碰撞出火花的奇妙冒险。

——敢当书院/行政管理学院 麻婉霞

(供稿:敢当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