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日,泰山科技学院“东岳豆赋乡”乡村振兴实践团来到了位于泰安市黄前镇的西麻塔村(泰山豆腐村)。青年学子们挥舞画笔,为古朴的鹅卵石墙群注入鲜活色彩,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赋能乡村”行动。10米长,3米高,8个人,4小时,一面承载泰安豆腐文化的鹅卵石墙,在实践团的笔下惊艳亮相!


三下乡的第四日,迎着朝阳,团队深入村巷考察。在西麻塔村支部书记周庆海和泰山豆腐文化博物馆馆长、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泰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小刚的引导下,师生们共同探寻如何打造村庄特色、提升吸引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最终,一面最具原生态风貌、承载着乡村记忆的鹅卵石墙脱颖而出,成为天然的“画布”。团队决定在此绘制代表性图案,打造醒目的视觉地标,让艺术真正激活乡村空间。


构思既定,画笔飞扬。成员们将心中构想倾注于石壁,精心描绘,赋予每一块独特鹅卵石新的生命。胡永红(敢当书院/大数据学院)蘸取蓝色颜料,笔触轻点,宁静的蓝如星辰般散落墙面;赵凤钏(敢当书院/大数据学院)下笔精准有力,饱满的色彩迅速跃上石壁,活力四射;郑馨雅(海右书院/大数据学院)则在调色盘上不断尝试,调和出独属于泰山豆腐村的韵味。实践团指导老师李敏与王小刚一面悉心指导笔触落点,一面热烈交流,将对乡土的热爱融入流动的色彩中。师生专注的身影,共同构成一幅动人的创作图景。


青春的创意与乡土的情感,一笔一划、层层叠叠,在粗糙的鹅卵石表面交融共生。单调古老的石墙悄然蜕变,一幅融合青年创造力与乡村风情的画卷徐徐铺展、日渐清晰。



夕阳的金辉温柔洒落,点亮焕然一新的石墙。郑馨雅同学郑重地在竹制圆盘上写下“泰山豆腐村欢迎您”,悬挂于墙。这简短而热情的话语,宛如神来之笔,点亮了整个作品,凝聚了所有人的心意。这不仅是墙体的重生,更是西麻塔村在乡村振兴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以最直观、温暖的方式,向世界发出诚挚的邀请。

这场鹅卵石墙的华丽蜕变,是泰科青年学子以天马行空的想象与蓬勃的创造力,为乡村空间注入新活力的生动写照。师生携手,成功转化为村庄独树一帜的艺术名片与文旅亮点,彩绘过程本身也成了一堂深刻的实践教育课。如今,西麻塔村的鹅卵石墙,已成为一面承载乡风乡韵、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生动画卷,正用斑斓的色彩,向每一位到访者娓娓讲述着泰山豆腐的故事。
我们绘画小分队加入了敏姐和王小刚老师一起去绘画石头墙。拿着颜料往墙上鹅卵石涂的时候,感觉像在玩超大号涂鸦游戏。刷子扫过凹凸不平的石头面,颜料渗进缝隙里,手都跟着一抖一抖的。看灰白石头慢慢变出彩色,虽然涂得歪歪扭扭,我的裤子都要成了彩色,累归累,成就感爆棚。
——赵凤钏(敢当书院/大数据学院)
下午带着大家搞石头彩绘,简直绝了!一开始看着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心里还有点打鼓:这能画好看吗?结果大家点子一冒出来,啥形状都难不倒我们!你涂个紫色,我涂片黄色,他描个青色……颜料一上,石头立马“活”了!
最开心的是,不只是我们在画,村里大爷大妈路过直夸“真鲜亮”!看着灰扑扑的角落变成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巨有成就感! 虽然我们手上、衣服上蹭得全是颜料,但感觉值了——这不止是画画,是给村子画了个笑脸,也把我们的快乐涂上去了!
——郑馨雅(海右书院/大数据学院)
(供稿:东岳书院 撰稿:刘忠徽 摄影:黑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