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资讯速递

【三下乡】“石”力出圈|泰山脚下,石敢当文化走进童心笑脸

发布时间:2025-07-02    作者:    点击数:

7月2日,泰山科技学院“敢当石韵·文化探源”社会实践服务队带着夏日般的热情与创意,走进泰安市大津口乡中心幼儿园。青年志愿者们以“敢当”之名,播撒欢乐,传递温情,与孩子们共同书写了一段充满纯真与关爱的志愿篇章。

“小朋友们,今天有好多哥哥姐姐来做你们的新朋友!谁愿意第一个勇敢地站上来,大声告诉大家你的名字与爱好?勇敢的小勇士,有闪亮贴纸奖励哦!”五汶书院/艺术传媒学院杜涟漪的温暖笑容和鼓励话语,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小班长解恩泽,带着些许羞涩成为第一个“勇者”:“大家好,我叫解恩泽,我喜欢折纸。”真诚的分享立刻换来贴纸奖励和全场温情的掌声。随后,孩子们纷纷走上这方小小舞台,“我喜欢做粘土”“我喜欢恐龙”“我喜欢唱歌”……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分享着每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小爱好。每一次勇敢的表达,也都收获着大家专注的倾听、真诚的掌声和鼓励的贴纸。“‘石敢当’是一位勇敢无畏、守护平安的英雄,他的名字常常被镌刻在泰山石上,立于家宅门前,象征着护佑安宁的力量。就像刚才勇敢站上台介绍自己的小勇士们一样。”杜涟漪与孩子们介绍着石敢当的小知识。这份“敢当”精神,也正是我们想要探寻和传递的文化之韵。

当石头遇见五彩斑斓的粘土,一场充满无限可能的创意之旅便开始了。“看,这些石头在等待变身!想想看,它们可以成为什么?美丽的花朵?还是神奇的城堡?用你们灵巧的小手,赋予它们生命吧!”实践团成员们的引导,激发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志愿者融入孩子们中间,俯下身,耐心陪伴。创作现场充满了专注与童趣:国嘉名认真地搓着粘土圆球,为石头“穿”上新衣,自豪地介绍他的小鱼“小小”,孙兴瑶精心捏制长条粘土,为她的石头“小公主”细心“梳妆”,憧憬着未来的美丽。“哥哥,这个怎么粘牢?”“姐姐,小兔耳朵站不稳”的求助声不时响起,大家总是温情回应,或手把手协助,或一起探讨解决方案。原本沉默的石头,在童真创意与青春智慧的碰撞下,化身为一件件独一无二、充满童趣的艺术品。孩子们高举着自己的杰作,自豪与纯粹的快乐洋溢在脸庞。随后,志愿者们捧出精心准备的气球花束,递到每个孩子手中,温暖的情意也随之传递开来。

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对下次相聚的期盼,主持人杜涟漪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轻轻接过话头,将这份温暖引向更深的意义,向孩子们解释了众多哥哥姐姐前来的原因。望着孩子们好奇睁大的眼睛,她温情地蹲下身,告诉大家他们都是“志愿者”。接着,她微笑着询问孩子们是否也愿意成为“小小志愿者”。孩子们的回答响亮而坚定,充满了向往。张嘉萱认真地表示会把好玩的玩具分享给好朋友;徐梦遥想了想,承诺要帮妈妈擦桌子、收拾房间。志愿者们为孩子们纯真而充满善意的回答热烈鼓掌:“帮助别人不分大小,拥有一颗愿意分享和关爱的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你们就是最棒的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种子,伴随着气球花的缤纷色彩和孩子们明亮的眼神,悄然在童心中生根发芽。

当志愿者们挥手作别,回望孩子们手中缤纷的气球花和一张张满足的笑脸,此行深远的意义在心中清晰浮现。这不仅是一次用粘土唤醒石头、用欢笑温暖童心的互动,更是一次超越课堂边界的生动实践。将书院社区从校园沃土延伸至广阔的乡土社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悄然播下了“敢当”的勇气与担当。对志愿者们而言,这同样是文化传承的双向滋养。在探寻、讲述“石敢当”精神并与孩子们共创的过程中,他们对泰山地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也愈发深刻。这份以青春之名书写的温情篇章,是泰山脚下动听的童心和鸣,更是新时代青年践行担当、传递希望的鲜活印记。

感悟时光,聆听内心的回响

在活动接近尾声时,我们为每一位小朋友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气球花束。当小朋友们接过色彩缤纷的气球花束,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不停地说着“谢谢”时,我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喜悦和满足。那一刻,我明白了,这些小小的礼物承载着我们对他们满满的关爱和祝福。

---五汶书院/行政管理学院 匡华欣

作为今天的主持人我想这次幼儿园之行,不仅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欢乐,也让我收获满满。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感受到了志愿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愿这份温暖与美好,能一直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与关怀。

---五汶书院/艺术传媒学院 杜涟漪

(供稿:敢当书院  撰稿:秦奕涵  拍摄:郭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