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哪能是寡淡的白?得蘸着爱国的滚烫色彩,才够亮眼;成长哪能走敷衍的路?得踩着担当的坚实台阶,才算踏实。如何让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家国大义,在时代浪潮中锚定理想坐标?10月10日,泰山科技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学习部精心策划的学长计划第四十六期“筑梦军营,报国担当”交流分享会,在育英书院113室悄然启幕——这场专为智能学子定制的青春之约,正以热血为墨、以责任为笔,邀智能学子共赴一场关于信仰的奔赴。
破“说教”困局:沉浸式活动让家国教育“活”起来

拒绝“台上念稿,台下走神”的尴尬!这场“筑梦军营”分享会用“真实经历+互动实践”的组合拳打破了家国教育的刻板,真正让思政教育“动起来”、“燃”起来。知道学子总觉得“担当是大口号、离自己远”,就不搞空泛的理论宣讲,精选军营日常的真实细节——训练中磨出老茧的坚持、执行任务中互相补位的默契,再结合可参与可体验的团队互动游戏,让每个人不仅是听众,更是践行者。
没有“你该怎么样”的说教,只有“我经历过什么”的真诚,和“我们一起试试”的热闹。就这样,家国情怀从抽象口号,变成了可感可触的青春信仰。
传“军营火炬”:真故事分享,让爱国情怀“深”下去




老兵讲述“真故事”,学子感悟“深内涵”:军营经历成鲜活教材。当PPT翻到军营训练的照片,楚宪如学长一句“调试装备差1毫米都不行,就像咱们焊电路一样,不能有半点马虎”,瞬间让在场同学坐直了身子。李源学长聊起站岗的深夜,“风再大也得睁着眼,就像做课程设计,再难也得熬到出结果”;新生教官丁现硕说起带训时的坚持,“喊哑了嗓子也要教到位,这就是责任”;退伍老兵王紫东聊理想与使命,“把小事做好,就是在为国家出力”。学长们分别用质朴语言讲述训练场上的坚持和执行任务时的责任,用亲身经历给出最动人的答案。
没有长篇大论,只有带着汗水与温度的军营片段,却让学子悄然对照自身——有的悄悄记下“做事要较真”,有的决心“以后完成课题论文也要像这样坚持”,滚烫的初心就这样顺着故事,悄然传递。
践“担当之行”:热血小游戏,让奋进力量“燃”起来


“快!记住A在左边第三张!”随着一声喊,扑克牌折返跑彻底点燃了现场。不是简单的冲刺,而是要分工记牌、接力跑位,稍有失误就得重来——就像军营里的协同作战,也像平时学科竞赛的团队配合。


有组因为没人记牌乱了节奏,有组因为衔接慢了落后,但没人放弃:有人主动当“记牌员”,有人加快折返速度,最后冲过终点时。输赢早已不重要,紧握的双手、互相击掌的笑容,才是真正的高光。严谨、坚持、团队、担当不再是抽象,而是化作了跑出来的汗水、喊出来的鼓励、
绘“发展新篇”:聚青春力量,为学院成长“注”动力

从听学长讲军营故事,到游戏里感受协作,这场分享会没有空谈大道理,却让智能学子真切触摸到了“家国与我”的关联:焊电路时多校一次精度,是对“严谨”的践行;团队作业不推诿,是对“担当”的回应;学累了时再坚持会儿,是对“初心”的守护。
当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坚持变成日常,“筑梦军营”便不再是一场短暂的活动——会是化作焊电路时多校的那一次精度,是团队协作时主动补位的那一声“我来”,是学累了时再啃一道难题的那股韧劲,悄悄成了而化为智能学子成长中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底色。未来,军营故事里的“较真与坚持”、游戏里的“协作与担当”,将延续成课堂上的专注、实验室里的严谨、团队协作中的担当,推动着学子与学院向前发展。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 撰稿:张鑫 肖丽娟 摄影:王琮皓 路昊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