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已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提到无人机是干什么的,大家第一反应会想到什么?航拍,空中灯光秀等。但是现在无人机的用途远不止这些,林区如遇火情,我们普通人无法进山观察情况,无人机便可以代替民众进入山火,观察里面的人员情况。当然,无人机的出现也为农民减轻了一份负担,它们有一个“超强大脑”,会计算出多少农作物需要喷洒多少农药,并控制好使用剂量。无人机在工业上也有许多用途例如:观察高压电线的安全情况、风力发电设施的运行状况等。有了无人机的加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隐患。无人机还有个特殊的技能--那就是对野生动物的追踪,众所周知野生动物并不能随意捕杀,但是它们却对人类的农作物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而无人机就会将它们标记追踪从而驱赶他们,让人类的粮食安全得到保障。现如今无人机不仅在这些行业上发光发亮,还有许多地方也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10月29日,为了进一步让居民群众了解无人机的广泛用途,“智翼飞”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来到了东碾疃村,给民众讲解无人机的在农业上的用途:无人机可以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计算出适量的化肥,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带来的污染;它的高清摄像机还可以观察农作物的长势,并识别出患有病虫的作物。东碾疃村的地理位置靠山再加上现在天气干燥,很容易引发山火,于是“智翼飞”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告诫村民燃放烟花爆竹一定要远离柴火堆和山上,避免火灾发生。志愿者用无人机飞到村庄上方,巡查村庄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的现象,同时也向村民宣传了“森林防火人人抓,生态安全靠大家”的安全标语。


“无人机就只能在地里工作吗?”来自一个小朋友的疑问。“当然无人机的还可以用于勘察、拍摄,我们这次就只展现了一个功能”,志愿者们答道。“智翼飞”服务队的志愿者用无人机观察了村里的环境情况,这也是民众们第一次看到村庄的俯瞰图,而现在恰逢硕果累累的秋天,村庄的路上铺满了金黄色的玉米,而这玉米不仅代表了粮食,同样让农民这一年来的辛苦付出有了具体化的体现。


提到农作物的收成,现在无人机新开发出的用途便是运输,在经济发展快速的城市里已经出现了无人机送外卖,无人机快递等一系列来自无人机的跑腿运输。当然在遭遇自然灾害的灾区也能看到无人机运输的身影,这样运输可以避开崎岖的地形还有大部分的自然灾害。当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当火灾来临时,没有一片落叶是无辜的。当这些自然灾害发生时单靠救援人员是无法快速地找到受困人员的位置,而这便到了属于无人机的战场,它可以进入救援人员难以到达的地方进行搜查。

当无人机翱翔于东碾疃村的上空,它就是一只兢兢业业的“巡查鸟”,用充满科技的眼睛捕捉危险的前兆,当火焰尚未燃起时,预警已先行抵达,为群众的安全保驾护航。每当无人机的螺旋桨划破山林的寂静,它携带的不只是监测设备,更是对每一寸环境的守护承诺。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 撰稿:刘柏良 摄影:耿炫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