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校园生活

村里来了一群大学生,“石榴变形记”群像有点潮!

发布时间:2025-11-01    作者:    点击数:

10月31日,泰山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与敢当书院联合举办的【一颗石榴】大学生乡村节启动仪式暨双院迎新晚会在白马石村白马里街区温情启幕。泰前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谢玉兴,白马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兴新,泰山科技学院书院部部长白军彭,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刘睿智及200余名新生、教师代表与白马石村乡亲们欢聚一堂。一颗小小的石榴,串起了校地的同心结。

一份约定,石榴开始

“待到石榴红透时,我们再相聚。”这句源于此前校地互动的约定,如今在白马石村成为现实。建筑工程学院与敢当书院以石榴为媒,将迎新课堂延伸至村落街巷,推动双院融合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校园走向田野。如今,师生们带着这份承诺,将白马石村的烟火气融入青年学生的迎新晚会。

一场预热,双院特色进乡村

午后,建筑工程学院与敢当书院学子联合开展多项融合性预热活动。在咖啡馆中,敢当书院“咖啡日记”与建工学子围绕“石榴”主题共创饮品,学生在协作中拉近彼此距离,也在咖啡香中讲述家乡故事。

“我家是临沂的,有想去临沂旅游的可以来找我做攻略。”九河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高文龙热情说道,研磨、冲泡间,氤氲的是咖啡香,更是乡土实践的暖暖情谊。

与此同时,面包店里的大咖阅读同步进行,同学们围绕《AI·未来》书目中的“AI与幸福”篇章展开深度交流,主持人带领着大家一起读书结合大咖读物分享着自己的感悟,“原来AI智能在改善社会的情况下也大大的造福了我们。”活动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时空礼物”,学长学姐们将回答写在NFC芯片上,回应他们收集来的童年疑问。“这是我小时候的照片,居然有学长来回答我小时候的疑问,太惊喜了!”汶阳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张全鑫惊喜地分享。随后,面包店店员赵晓甜女士讲述了这家面包店与幸福的故事:“我们的老板在开这家面包店的同时,也在等一个他喜欢的人。”

敢当书院石闻日记·石文化工坊的主理人薛浩然(育英书院/大数据学院)与工坊成员们也对白马石同步开展“乡韵探源”活动,通过走访村民、发放调查问卷挖掘白马石文化,“我们每家都有石榴树,各个都是又大又红。”60岁的朱奶奶自豪地介绍,言语间满是对家乡的热爱。

项仪式,共建实践基地

下午16:00时,李启隆(育英书院/建筑工程学院)、李昊(育英书院/建筑工程学院)带着乘风狮,李梓博(敢当书院/行政管理学院)、姜奇承(新言书院/大数据学院)带着瑞麟祥尾狮,红黄两只狮子以热闹的表演拉开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的序幕,灵动的雄狮腾跃翻转,赢得现场阵阵喝彩。敢当书院“舞感”·中国舞工坊的主理人马张燕(敢当书院/行政管理学院)翩然登台。随后,学生志愿者代表铿锵有力地宣读了《一颗石榴·大学生乡村驿站倡议书》,“做田野的学生、做持续的陪伴、做务实的志愿”,这是泰科学子用青春赋能乡村的坚定誓言。谢玉兴、赵兴新、刘睿智、白军彭共同为“大学生乡村实践基地”揭牌,标志着建筑工程学院与敢当书院在白马石村的融合实践进入常态化、机制化新阶段。

一台晚会,青春与乡土共鸣

双院迎新晚会在建筑工程学院学子带来的大合唱《小美满》中拉开帷幕。石俊清同学的RAP《Lose Yourself》燃动全场,诠释青春的热血与坚守;话剧《庸医》以荒诞剧情引发深思,《石榴红了》则将白马石村的石榴故事、邻里情谊与土地情怀搬上舞台,传递出浓厚的乡土气息。《红色高跟鞋》的动感、《特别的人》的温柔、《违背的青春》的倔强,一首首歌曲串联起青春的多元模样,小提琴独奏《枫》更添秋日浪漫。互动环节。两轮新生抽奖派送幸运好礼,白马石相关知识问答环节趣味性十足,村民与新生踊跃参与,答对者收获新鲜蔬菜奖励,在欢乐中传递乡村文化。

工坊,让专业与情怀落地

晚会期间,书院工坊的互动体验成为另一道风景线。石文化摊位,新生与村民共同分享石榴相关的乡土回忆,记录“石闻日记”;知·百草阁工坊中,大家结合季节特点,亲手制作中药香囊,感受传统养生文化;布染工坊内,利用石榴皮等天然材料进行扎染创作,让乡情在织物上留下独特印记;大白画手绘工坊前,大学生与乡村小朋友携手开展石榴+石头的色彩创作,欢声笑语中定格美好瞬间。

一个畅想,从共建到共生

回望白马石之行,从调研到演出,从工坊到揭牌,建工学院的务实精神与敢当书院的人文关怀在田野中交织,共同织就“一颗石榴”背后的无限可能。

未来,建筑工程学院与敢当书院将继续依托“大学生乡村实践基地”,围绕乡村美育、社区营造、文化传承等领域开展深度融合项目,让双院育人模式在真实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

非常开心能与大家欢聚在白马石!在这里,我体验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泰科文化,它不只是校园里的书声,更是田野间的欢歌。这份独特的惬意,源于乡亲们的热情,也源于活动带来的每一次惊喜与温暖。我相信,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们所有同学心中一份宝贵的记忆。

——汶阳书院/建筑工程学院 周航

非常荣幸能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与大家共同见证这个充满温情的秋日盛会。站在白马石村的舞台上,我深切感受到的不仅是节目的精彩,更是校地之间涌动的暖流。当舞狮腾跃而起时,当倡议书铿锵宣读时,当村民们为同学们的表演热烈鼓掌时,我看到了青春与乡土最美的交融。这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主持不仅是串接节目,更是在见证一颗颗年轻的心与这片土地建立的真挚连接。感谢这份独特的经历,让我用话筒为这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喝彩!

——敢当书院/大数据学院 张浩林

村里很久没这么热闹过了,这些学生把音乐会搬到了白马街里,歌声一响起,全村老老少少都凑了过来。看着孩子们唱着暖心的歌,连院儿里的石榴树都跟着晃悠。他们不光会唱歌,还问我石榴咋种、泰山石的来历,眼里满是稀罕劲儿。希望这些年轻人常来,多给咱村带来新鲜事儿,也让更多人知道白马石的好。

——白马石村75岁的王奶奶

(供稿:敢当书院)

关闭